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河北省邯郸市文物研究所对房地产项目现代 海棠湾工地发现的明代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19座墓葬和两处龟镇坑穴,出土文物77件(套)。 墓葬形制包括砖室墓、砖框墓和竖穴土坑墓三种。砖室墓由长方形墓道、墓门墙、甬道和墓室组成,有的墓门墙上用砖砌出仿木结构的垂柱、雀替、方椽等,方椽上铺瓦,瓦头处承接兽面瓦当和花草纹滴水。墓室的平面形状有圆形、长方形和八角形,墓顶为券顶或穹窿顶,墓壁上多有小龛...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发现地下文物须上报,由文物部门负责保护处理。但在庐江县,两只明代石狮子2008年被村民从地下被挖出后,文物部门虽然接到报告,却一直没有处理,两只石狮子因此在村民家一放就是三年多。昨天下午,庐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杨壁玉说,文物一直没有运回保护,是迫于无奈,“因为文物所没有经费”。 事件:村民古井旁挖出石狮 两只石狮子是2008年在庐江县汤...
辽阳市河东地区一名村民在挖地时,挖出一方官印并交给辽阳市文保部门。经过专家鉴定,这方印是明代万历年间辽阳北城内东宁卫指挥使司的官印。 这方官印看上去有一只手大小。方印底部为正方形,边长约8.5厘米,厚约1.5厘米。上方是印柄,约近10厘米高。方印为青铜材质,由于时间长久,印身已经有些发绿。不过官印上面的文字仍然很清晰,印上有“东宁卫指挥使司之印”的字样,还有“...
昨日,记者从抗美援朝纪念馆(博物馆)考古科获悉,他们在宽甸灌水镇发现了一块明代将军墓碑。 墓碑发现地点位于宽甸、凤城的交界处,南距柏林川村约2公里,西距凤城瑷阳约1公里。明朝这里是与女真部的交界处。 经过现场勘查,该墓碑为花岗岩材质,坐东朝西,通高6尺,宽60厘米,厚15厘米,碑头为半圆形,碑额上由左向右为欧体楷书镌刻的“明故”二字,两侧边框刻有卷云纹。时隔400多年,...
图为张氏祠堂 近日,湖湘文化志愿者在炎陵发现了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祠堂——张氏祠堂。目前,炎陵县文物局已将此古祠堂情况上报给市文物局。 张氏祠堂位于炎陵县东风乡西草坪村鹏塘组,据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该祠堂在清朝乾隆年间(1775年)曾进行过一次修缮,目前保存完好,有专人驻守。 祠堂从外面看上去为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正门上方悬挂一块巨大的匾额,书有“...
“这个是属于六朝时期的陶罐,年代比较早,可惜只是一个碎片”;“这个瓦脊龙头栩栩如生和杭州南宋皇宫遗址挖掘出来的龙头一模一样”;“这个是宋朝龙泉窑的瓷碗,要是不破缺的话还是比较有价值的”……日前,余杭区文物专家对径山寺复建工程中出土的陶罐、瓷碗、龙头狮子瓦脊、瓦当等300多件文物进行了...
万安古塔 万安古塔底部被挖个地洞 洞内最宽处能容纳两个成年人福清万安祝圣塔旁出现一个地洞!洞内还有多处被凿过的痕迹。”看着塔底被挖了个大洞,福清东瀚镇万安村的村民们很心痛,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筹集资金对古塔进行维修,并派专人看护古塔以免再遭破坏。 万安祝圣塔位于福清东瀚镇万安村东南海边的...
在小区围墙下,就在喧嚣的马路旁,随意地斜靠在墙上的一尊石像,可它却可能是明代文物!近日,白云区的林先生本想去绿化点寻花草,没想到发现了一尊奇特石像,经过白云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初步断定,可能是明代的武士石像。近日将等待文物专家进一步鉴定。 该古文物经专家初步鉴定为明朝武士像。 石像虽处闹市,但一直淹没在黄石立交下一个绿化点的偏僻处。信息时报记者 冯海泳 摄 发现:本想寻花草却寻到疑...
2月14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芮城县文物部门在对县公安局侦技楼施工时发现一座砖石墓葬。据悉,该墓墓主人名为萧时中,是明代时期的通判官员。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及补正萧氏族望谱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悉,该墓葬为单洞式砖拱券,墓长4.2米,墓门上雕饰着“玄堂”、吉祥动物、花卉纹等图案。文物工作者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后发现一块墓志铭,上面介绍了墓主人的生...
南斜的塔 塔顶风化严重 塔底 ◆网友之声工作人员对塔进行测绘(文物所供图) ◆地处荒野塔身破损严重 ◆不搬迁拟进行抢险加固维修 ◆仍与采石场为邻存隐患 唐山市丰润区城西北10公里的押(另写作“压”——记者注)库山村西500米处的玉煌塔,始建于明代,扛过了地震,走过了数百年的风吹雨蚀,经历着采石爆破的长久震动,但目前它已...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为此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截止2011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历时近五年。 广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小组的专家们在普查过程中,发现、收集整理了一些在文物古建保护上做的比较出色的例子,如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莘田二村的八角古庙。 八角古庙 ...
重庆市近日在长滨路储奇门至太平门一带的拆迁片区中发现一处老门洞,确认为明代城门。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局获悉,城门洞属石卷顶,高约4米、宽2.6米,露出城墙长约200米。此前因周边房屋尚未拆除,门洞掩于屋基之中未被发现,目前拆迁露出平地,门洞完全暴露出来。结合现场情况、地理位置及有关史料来看,推断该处应为重庆府“九开八闭”老城门中的“闭门”之一——人...
中国人说到龙,除了丰富多彩的龙民俗外,还会谈到一种特殊的服饰———龙袍。长期以来,它是中国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实,龙袍指定作为皇帝的正装,历史并不太长,源于600年前的明朝。 此“龙袍”非彼龙袍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服装史专家包铭新教授告诉记者,明朝以前,中国的帝王也有穿“龙袍”的,但与后来的龙袍明显不同。其一,看先秦的龙纹,形象...
孔子故里曲阜核定文物点达825处 孔子故里曲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全市核定文物点数量达825处,其中新发现704处,包括古遗址90处、古墓葬41处、古建筑290处、石窟寺及石刻5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2处。 辽宁将重点维修明代古长城 2012年,辽宁省将重点维修境内明代古长城,有望恢复明长城以往的风采。辽宁明代长城长度为1200公里左右,其中今年有两段为保护重点,一为原辽东...
文保爱好者正在现场查看 明代一太监墓遭盗墓贼惦记 位于房山区谷积山近日被破坏 幸无文物丢失 近日,房山区一座明代太监墓遭盗墓者破坏,所幸并未丢失文物,专家根据现场判断系外行作案。当地文委已联合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过勘查,盗墓者的身份及下落尚待调查。 被盗的古墓被当地人称作张公墓,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的谷积山。被盗的太监墓位于半山腰,四周灌木丛生、人迹罕至。 记者看到,盗墓者下铲的位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